看见,炮火纷飞里的美丽——参观抗战弹坑有感
  • [日期:2019年05月09日 16:08]
  • 来源:自动化学院
  • 作者:自动化学院1706左晓龙
  • 阅读:

蓝天、红墙和绿地,初夏的阳光里带着些青春的生气。

一群年轻的身影围成一圈,中间一块大的石头,石头之上放着一颗空投炮弹,炮弹外壳生了锈,略有些斑驳。老书记在人群之中,正讲述着一段感人的光辉历史。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给莘莘学子们寻求一个远离战火的治学之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决定南迁长沙。本部校园里,民主、和平两楼就是当年清华大学所盖的校舍。然而,日军迅猛扩张,不久之后,长沙也受到牵连。岳麓山脚,静谧被打破。一众师生在长沙停留不过四个月,只得再次起行,西向昆明......清华校歌中唱到“万里长征,辞却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正是对这一段历史的记载。

     

 当年,民主楼炸毁严重,而这一枚炮弹正是抗战胜利后重修民主楼,挖出的三颗着地未爆炸的炮弹之一,经过安全处理后,在抗战胜利70周年时被陈列于此。以供师生,铭记侵略之罪行,缅怀革命先烈。

清华南迁的故事多有耳闻。我想起电影《无问西东》中的一幕——暴雨倾盆,铁皮的屋顶奏出轰鸣的响声;漏水的教室,白发长须的老先生正站在坑洼的地面;学生们听不清先生授课,交头接耳、面露急色;教室开始纷扰,先生嘶喊无果,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的大字;紧接着,教室内安静下来,师生端正坐于桌,倾心聆听大自然的奏鸣曲。镜头拉远,雨帘之中,看见雨中训练的学生、看见所有简陋的屋舍......美,美不可言!

“同学们呐,在那样炮火纷飞的年代,求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可你们的师长师姐们从来没有放弃过求学之路,在艰苦的环境中,反抗侵略、刻苦学习,所以在西南联大的学生中涌现了许多伟大卓越的人物!”老书记慷慨激昂地讲道。

是啊,八年抗战,九州大地处于风雨飘零之中。偌大的中国,无处安放一张平静的书桌,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之中,学子们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集于一体,积极进取、苦中作乐。所到之处笔耕不止、书声不止。莘莘学子,历经苦难,成长为国之栋梁,为祖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反观现在,国泰民安、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中国崛起于世界舞台,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可以骄傲地喊出“中国强则少年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强”的口号。这是最好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有足够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我们每一个人只要足够努力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接近于我们或许遥不可及的梦想!这样好的时代,这样好的青春年华与岁月,不应该被蹉跎浪费!

战乱之中,我们的国家为使战区之中的优良师资不至无处效力,各校学生不至无处求学,不惜动用大量民力物力筹建临时大学。这体现了国家、社会对知识分子、对民族文化教育的保护。而如今,时代在变,但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们殷切的希望没有变,社会对于大学生、知识分子的尊重与保护没有变。我们享受着这优越身份给我们带来的无比荣耀与特权,我们也理应为此承担一份理所应当的责任。

那么处于当今时代的大学生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又能为党和国家做些什么呢?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不应高举着党和国家的旗帜,说些无用空泛的大道理。国家未来的发展需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们当下最应该、也最能做的是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自己。正如易险峰书记所说的“努力学习、刻苦攻关,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努力学习既是为了个人的前途与命运,也是为了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我们应当多阅读,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多锻炼,强健体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我们应当忆苦思甜,珍惜来之不易的革命果实;居安思危,不骄傲狂大,在成就自身的同时成就社会!

这既是不负韶华,也是不负中华!

炮火纷飞之中,我中华学子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最美丽的样子大抵如此。战争年代如此,如今也如此。

 

 

友情链接